楊蓮福講故事

細說蘆洲古早味的老先覺

專訪蘆洲故事館楊蓮褔先生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蘆洲故事館楊蓮福老師,是一位長期觀注蘆洲文化產業的學者,他對於蘆洲的傳統文化變革與脈落,有著深刻的了解,對於傳統產業的推廣也相當的執著熱情,此次,我們鷺江網界團隊一行人來到蘆洲故事館,映入眼簾的就是許多具代表性的器物與老照片,從這位蘆洲的老先覺的口中,我們彷彿搭著時光機器,回到了50年代的蘆洲廟口,聽見了切仔麵叫賣的聲音…。

 

 

廟口文化與切仔麵

 

那段古早古早以前的故事  

說是早在150多年前有僧人攜帶觀音佛神像來台,蘆洲人向佛祖祈求生意順利,之後立廟,信眾日增,遂擴建廟宇,即今天湧蓮寺,歷經幾次翻修,才見今日的規模。廟中重要慶典除三大法會(農曆2月19日觀音佛祖誕辰紀念日、農曆6月19日觀音佛祖得道紀念日,以及農曆9月19日觀音佛祖出家紀念日),其中農曆9月18日出巡遶境為蘆洲境內一大盛事。

 

150多年前已形成市集

湧蓮寺廟口在120~130年前,就已經很熱鬧了,有人在這裡蓋學校,有人在這裡造了一個告示牌,為何要做告示牌?因為當時候大台北地區的官方機構,最早設在新莊,後來設在艋舺(現在的萬華),可是當時湧蓮寺周遭的蘆洲,非常熱鬧,於是造一個告示,說明房租的價錢,湧蓮寺從清代以來,就是蘆洲的信仰、經濟、社會和教育的中心,經濟就是從五股八里,從更寮溪尾(現在的碧華國小、五華國小附近)的人們,都過來這邊買菜或賣菜,這裡成為一個貨品買賣的集散中心。

 

繁榮景象造就百年老店  

自從觀音神像到了湧蓮寺之後,得勝街成功路這一帶,都是市集,非常繁榮,要開店、做生意,都要來這裡,這樣繁榮的景象可從哪裡看出來呢?蘆洲有多家超過百年的糕餅店,有龍鳳堂李亭香金堂興呂勝發,雖然現在都不在蘆洲,轉移到大稻埕或其他地方,但100多年前,他們就在湧蓮寺的正對面,都在賣糕餅的,生意非常興隆!

 

台灣人吃麵  

台灣人為何喜歡吃麵呢?這道北方的美食為何會傳到台灣?傳到蘆洲呢?「麵」原本是北方人的主食,由小麥製成的,與南方以「米」為主食不同,相傳在清代時,許多福建人移民到南洋,把這個主食帶到了南方,飲食的發展隨著歷史的演變,麵就從北方傳到了南方。

 

蘆洲人吃麵

台灣能吃麵的,大概都在港口地區,基隆安平淡水…等,為何吃麵會是在較靠海的地方?因為工人要搬貨,勞力密集的人,一餓了,就要馬上吃,可能是早餐或是宵夜。蘆洲人早餐就是吃麵或鹹粥,得勝街上的鹹粥是從台北圓環學回來的,比較有錢的人早上吃的。蘆洲人則是從8、90年前,日本時代,有一個姓的,叫烏如的,在賣切仔麵,賣切仔麵要在市集,比較熱鬧的地區,較有錢的人才能吃得到,因為這些有付出勞力的人,有工作有薪資,經濟能力較好,相對於種稻的農民,就不一定能吃得起麵食。

 

 

50年代的經驗

 

 
湧蓮寺的切仔麵攤  

林烏如開始在湧蓮寺廟口旁賣切仔麵,50年代人潮越來越多,當時只以簡單的塑膠布搭棚子,就賣起切仔麵了,而賣麵的爐子就像古時候人家的灶一樣,一個是熬大骨湯煮麵用的,還會再準備另一個爐子,是用來熬煮黑白切的。老師說道:「小時候的印象是,大人在吃麵,小孩子則在麵攤邊玩耍,邊吃邊玩,那個景象,就如同現在萬華祖師廟一樣,在廟埕周圍有許多攤子在賣小吃」。

光復之後,姓的就沒賣了,由當時剛從南洋當兵回來,沒有工作的楊萬寶接手,之後,還將手藝傳給了徒弟們,添丁切仔麵、大廟口切仔麵都是傳承自楊萬寶的功夫,現在都已經傳到了第三代、第四代了。

 

蘆洲人煮麵的方法  

說到蘆洲人煮麵的方法,是很特別的:師傅們用大骨熬湯,並且使用不加硼砂的人工油麵,早期麵中會加兩片肉,後來則有加貢丸的、加豆菜或韭菜,這是最道地的步驟;再來就是麵裡加的醬料,也都是老闆自己熬煮的,其中所使用的特殊祕方,都是不外傳的。

 

 

現代傳承過往

 

 
蘆洲切仔麵的傳承

後來,楊萬寶年紀大了,就把生意交給了徒弟們,阿賜阿成添丁大廟口…等,都是他一脈相傳的弟子,有一陣子在大直,在三重大台北地區,也出現有號稱蘆洲切仔麵,或是和尚洲切仔麵的,就是這樣傳出去的,這是楊萬寶系統的。現在在蘆洲與他們有相同歷史的還有阿三切仔麵,他原本是在二重疏洪道的溼地公園裡擺攤,另一個系統則是阿六切仔麵,他們同樣也是在二重疏洪道裡搭帳棚賣麵,現在大家都各自搬離了原來的地點,多數則落腳在蘆洲區內。

 

蘆洲切仔麵的名氣  

蘆洲切仔麵為何會這麼有名?首先,因為這是當時候人的早餐,算是一項當地的餐飲特色,第二,蘆洲面積不大,在只有7.9平方公里的面積裡,切仔麵的店家數相當多,相當密集,它與其他區域比起來,相對是多的,第三點,老師與李翁市長在11、12年前,推動「蘆洲特色文化」這個活動時,先是主打觀音文化,那時常辦觀音的展覽,還邀請明華園歌仔戲團來表演,湧蓮寺和市公所各有各的活動,辦了一、兩屆之後,覺得成效不好,所以市公所就決定辦「切仔麵嘉年華」,7、8年前開始就有這個活動,從蘆洲辦到板橋去,讓許多媒體來廣為宣傳,人家才知道蘆洲有切仔麵,後來又演變成現在的「神降文化節」,這是整個切仔麵在蘆洲的推廣與演變。

 

 

我們的收穫

 

 
蘆洲切仔麵的代表性意義  

Q:請問老師,切仔麵是否真的足以代表蘆洲的特色?
A:我個人覺得,切仔麵只是地方特色之一而已,但經過媒體的推廣,會有助於加深大家心目中的印象,但由於與其他地區的切仔麵的差異性不大,蘆洲的切仔麵如果想要能一直延續下去,除了必須能做到保有地方美食的特色之外,還要思考是否能像日本的拉麵一樣,加入各地不同的特色。 這一點還是要靠蘆洲業者自己的努力,必須能加入新的創意,加以改變,讓切仔麵變成像日本的拉麵,既能保留傳統,又能多元化呈現,創造新味道,新口味,新擺飾,這才是蘆洲切仔麵能否永續發展延續的關鍵。

 

 

Q:再請問老師,我們該用什麼方法,讓蘆洲切仔麵能真正的推廣到各地去?
現今科技發達,網際網路能讓資訊更為流通,我們應該可以利用這項便利的管道,牽連起延續了7、80年的蘆洲切仔麵歷史,如實的紀錄、詳盡的報導,結合在地的店家做出一個區隔,讓全台灣,甚至全世界都知道蘆洲切仔麵,不僅擁有自己的特色,又能與全台灣其他區域的切仔麵有著不一樣的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