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繪本說故事

看圖說故事--蘆洲切仔麵的起源
湧蓮寺的興建

 

      大約在一百多年前,有兩位和尚帶著觀音菩薩佛像,搭船到外地化緣,這天天氣極差,遇到颱風,船隻被海浪打到台北渡船頭,兩位和尚下船後剛好遇到商人李佑,李佑向觀音菩薩像祈求生意興隆,想不到真的靈驗了,李佑意外賺了大錢,因此相信這尊菩薩像有神力,李佑將這尊普陀山的觀音菩薩迎送到蘆洲,建立寺廟,就是現今的湧蓮寺。

       相傳在日治時代,台灣人被日軍徵調去當傭兵,都會到廟裡求平安符,這些求得平安符的軍人在戰場上,遇到許多神蹟,平安歸返家鄉後,除了回廟裡還願外,還將故事傳送給街坊鄰居,因此,湧蓮寺香火鼎盛,香客,遊客越來越多;賣菜的、賣雞鴨魚肉的、賣衣服的,各類的小販逐漸在廟口形成市集。

飄零的麵攤生意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有一天,一個老先生推著麵攤,在熱鬧的湧蓮寺廟口,找尋廟埕角落,開始賣湯麵,他就是切仔麵創始人---周烏豬先生。攤位靜靜的落在寺廟旁一棵老松樹下,這個小角落經常只有老先生一人,看著人來人往的遊客,香客,不禁感嘆,生意難做,看來這個年又難熬了!

       "號外!號外!"老先生聽到公所的年輕人在廟埕前向大家宣布,日本人要開始跟中國打戰了。老先生知道,這裡平靜安樂的日子即將有了變化。隨著戰局的吃緊,廟前的遊客日益減少,廟裡取而代之的是,滿臉愁容的母親帶著稚氣未脫的年輕人到廟裡求平安符,因為日軍隨著戰況吃緊,大量年輕人也跟著投入南洋的戰場

。湧蓮寺廟前,熱鬧不再,周老先生嘆口氣,看來今天又要提早打烊了。周老先生所經營的麵攤,經常營業一天休息三天,"把麵攤收了吧!反正也沒什麼生意"這樣沮喪的想法,經常浮現在老先生的腦海裡........直到......一個人的出現。
和尚洲切仔麵打響名號
 

     "號外!號外!日本投降了!戰爭結束了!"公所的那位年輕人聲嘶力竭的呼喊這個好消息,彷彿要讓全世界知道。周老先生臉上浮出久違的笑容,也對自己打氣說:在陰冷的冬天,只要耐心等待,那溫暖的春陽就會來臨。

     「請問你有在收學徒嗎?我可以幫你賣麵,請您教我煮麵的技巧吧!」一個靦腆的年輕人站在周老先生面前,乞求老先生收他為徒,老先生心裡雖然開心,但還是回答說:「你看看我的麵攤,都快經營不下去了,你確定還要跟著我嗎?」那位年輕人堅毅的眼神,說服了周老先生。從那天起,年輕人除了幫忙洗碗、整理桌面、載運食材之外,也很努力的學習煮麵的技巧,過了一年,周老先生將麵攤轉讓給這位年輕人,於是不起眼的麵攤換了新主人,主人名字就叫楊萬寶,一個剛從槍林彈雨的南洋戰場存活下來的蘆洲人,他即將賦予切仔麵新的生命力。

       楊萬寶接下麵攤後,開始苦心改良切仔麵,他相信只要提供健康、美味的食材,客人自然就會來光顧,當時麵裡加硼砂是相當平常的,硼砂可以增加麵的彈性,楊萬寶堅持不加這種危害身體健康的化學藥劑,他採用手工搓揉麵團的方式來增加麵的口感,接著,利用豬大骨以及三層肉來熬煮湯頭,取代味精調味,讓湯頭散發出自然的香氣,濃郁不油膩的滋味讓顧客們讚不絕口。漸漸的,湧蓮寺這家麵店,食客絡繹不絕,許多外地人特地前來嘗鮮,而這碗麵,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封號--和尚洲切仔麵。(ps.和尚洲是當時蘆洲的舊地名)

傳承與堅持
       

      十年後,楊萬寶收了兩個徒弟--阿成、阿賜,這兩個年輕學徒,態度認真,工作勤快,很快的就將師父一身技能都學會了,這天,他站在自己店裡看著川流不息的客人臉上流露著滿足的笑容,兩位徒弟也勤快的在客人之間來回穿梭,他知道,是該放手了,晚上店打烊後,他把兩個徒弟叫到面前告訴他們:「這間麵店就交給你們經營吧!我要離開了」接著又說:「你們要答應我兩件事情,第一件事情,請每天早上十點鐘,你們倆親自盛一碗切仔麵到我家,讓我品嘗;第二,請記得我們除了提供美味的麵外,也要給客人感受到麵店的人情味」。就這樣,楊萬寶開始去追求他人生的另一個目標--做五金行買賣。

      阿成,阿賜信守承諾,每天早上十點鐘一到,一定親自把切仔麵送到師傅家裡,原來,楊萬寶是要確認切仔麵的湯頭是否有按部就班拿新鮮的豬大骨熬煮,也檢查是否有添加硼酸和味精,他希望他的徒弟能夠將健康與美味帶給大家。

      五十年後,阿成、阿賜的徒弟們在各地開枝散葉,現在,蘆洲地區切仔麵店就有四、五十家,他們的湯頭或許各有其特色,但是共同的是不添加任何人工香料,堅持讓客人吃到最健康最美味的切仔麵,而楊萬寶的精神與信念透過一碗碗的切仔麵,繼續傳承下去。